年内组建专利行政执法队
实习记者蒋君芳
成都市知识产权局局长刘筱柳在成都市新闻办4月23日召开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国家版权局将于今年10月对成都创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工作进行验收。如验收成功,成都将成全国版权示范城市。
成都从2009年启动创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工作,全市版权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能力得到较大提升。据日前发布的《2009年成都市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状况》(白皮书)显示:2009年,成都市专利申请量26130件,同比增长36.33%,授权量16349件,同比增长58.08%,总量居中西部城市,增幅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第二。刘筱柳还透露,《成都市2010年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也已于日前正式发布。成都今年还将建立60人的专利行政执法队伍,构建“全域成都”知识产权保护网络。
组织企业旁听专利纠纷案
高新企业大呼需要补课
本报记者刘莉
4月23日,一宗关于“玉米脱粒机”的专利纠纷案吸引了成都高新区近百家企业到场旁听。这也是我省以案件庭审观摩形式开展的知识产权宣传活动。
观摩后,在成都高新区组织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与行政执法有效衔接座谈会”上,不少企业抛出大量疑问。
座谈会暴露本地企业在这方面的“软肋”。“我们的企业对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等综合能力还很不够。”成都市高新区科技局副局长张敏表示,“不少企业一头申请专利,另一头是在发现被侵权后才匆忙寻求保护。”
“玉米脱粒机”专利纠纷中,症结就在于专利权要求不够明确专业。中光高科产业发展集团还遇到更麻烦的事。“我们发现别人侵权,交涉过程中对方却向国务院专利复审委员会申请宣告我们的专利无效。”与此相对应,成都地奥集团上个月刚成功地“无效”掉一个竞争对手的药品专利,保证了一个大品种的顺利研发生产。
因为对知识产权保护认识不足,一些企业也陷入侵权的苦恼。一位本土制药企业代表说,因为公司外包装设计人员直接下载了一家软件公司开发的美术字体,被要求每年支付上万元使用费。
张敏表示,必须引入专业代理人。地奥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赞同:“投资巨大或涉及核心技术的专利,我们会在全国范围内寻找专业代理人。”
座谈会上,法院、工商等部门也现场“支招”。高新法院知识产权庭庭长杨芬介绍,该院已尝试由刑庭法官参与知识产权案件,“我们正探索‘三审合一’的审理模式,集中管辖受理的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
“我们已联合成都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组建了成都高新区知识产权服务(信息)中心,提供法律事务受理、咨询等一站式服务。”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目前高新区科技局已联合工商局、公安分局等相关部门建立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协作联系制度,并以食品、药品、计算机软件、进出口等领域为重点,组织开展了系列集中检查和整治行动。
(本文来源:
四川日报 )